妖后撞上穿越女_分卷阅读_58(3 / 4)
桓姚原还有些担忧,历时两年,桓歆对她的情意是否会因为她嫁与他人而改变,看到那一叠厚厚的信纸,却瞬间安心了。
他对外人向来少言,能给她写这么长的信,可见一切如前。
“三哥确实是奇才。能者多劳,往后有行军打仗的差事,便尽管派给他吧!”桓姚笑着迎合着司马昱的话。
“海棠儿放心,有为夫力所能及的,自然会为三舅兄帮把手。”司马昱承诺道。
对于桓姚之前所说的,防备桓温一事,他已经暗自警惕在心。不说其他,单是这才继位不到三月,他与桓温,便已经多次出现政见不合的现象了。桓温如今,急着清除异己,但那些能用来牵制桓温的势力,他却不愿让其轻易剪除了。
桓温好名,如今暂时可以道德舆论压制着,但这些却并非长久之计。
这些时日他便不由想起了三女司马道福曾经说过的“制造桓氏内部矛盾”来。让桓氏内耗,才是削弱桓温的最好办法。听桓姚所言,桓歆与桓温之间,并非是铁板一块,因此,扶植桓歆既能达到掣肘桓温的目的,又能讨桓姚欢心,他何乐不为。
既然决定拉拢桓歆,便要向其示好。司马昱思来想去,桓歆如今前途似锦,缺的东西太少了,缺兵权,却也不是他能给的起的,另外再缺的就是妇人。想这三舅兄,也是年近三十的人了,还孑然一身,广为同僚诟病,实在有些不像样。
“三舅兄进献了这么多贡品,礼尚往来,我们也不好叫那些人空着手回去。”司马昱跟桓姚商量道,“三舅兄孑然一身这么多年,也该有几个知冷知热的可心人好生体贴着。海棠儿,不如你空了在宫娥中选上几人,这次一并给三舅兄送去?”
桓姚闻言,心中莫名有些不快,她怎么可能亲自去给桓歆选女人!以前她或许毫不介意,可如今怎么可能自毁城墙。
是的,她不能自毁城墙,这就是她对司马昱的提议反感的缘由。
“道万,这事我们还是不要擅作主张为妙。在江州时,三哥就很厌恶官场上互赠姬妾的习俗,每每有人送姬妾上门,不管何人他都不会留颜面,直接遣返。他这人固执得很,我们还是不要多事为好。”
桓姚都这样说了,司马昱当然就只能放弃。毕竟,桓姚在桓歆身边生活了这么多年,对桓歆的了解肯定是少有人能及的。
作者有话要说:明早再战。
第108章 对峙
王谢殷庾等老牌世家,历来就是与桓温处于对立面的,与近十来年才崛起的桓氏不同,这些世家在朝多年,根基深厚,枝叶繁多,桓温虽觉得如骨鲠在喉,一时之间,却很难全部将他们铲除。
如今他内外大权兼于一身,皇帝又是他亲自扶植上去的,自然正是斩除异己的最好时候。因此几乎从司马昱上位一个月开始,他便频繁对庾氏跟殷氏下手了。
皇帝讲求制衡之道,司马昱既然对将来有了忧患,便不会放任桓氏一家独大,是以对桓温的这些举措常持反对态度。毕竟权力是在桓温手上,司马昱自己能掌控的不多,唯一能做的,也不过是在批准桓温提案时尽量拖延。
桓温也感觉到了司马昱对自己不是那么言听计从了,很是恼火。不过,司马昱毕竟是挂了个皇帝的名头的,桓温即使身为大司马,言语上也得对司马昱客气恭敬。
“陛下,臣这样做,也全是为了巩固陛下皇统。若臣真对陛下有异心,当初小女百家求娶,那么多高门世家年轻俊杰臣岂会都不选,惟独将她嫁给了陛下做继室,还扶植陛下登基?”下朝以后,桓温单独求见了司马昱。
这一番话的内容虽然谦卑,语气却桀骜,言外之意,也无不是在彰显自己对司马昱的恩德。当初司马昱对桓姚神魂颠倒,那如痴如狂的样子,若非桓温怜悯他,何必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一个半老头子,还有之前的废帝另立,若不是他在朝中一手操控,这皇位又怎么会轮得到他司马昱?
如今,司马昱对他的为政举措拖延阻挠,岂非是忘恩负义。
司马昱自然不可能和桓温正面交锋,闻言只是叹息道:“元子,来日方长,何必急在一时惹人诟病?生前事身后名,总得有所顾忌。”
桓温虽说扬言“不能流芳千古便求遗臭万年”,却始终是个好名的人。如今,各大世家明面上几乎都对桓氏十分畏惧了,王谢名流见了桓温,就算是隔得再远,也要遥拜。一些个趋炎附势的文人,也纷纷为桓温歌功颂德,几乎将他吹捧成了大圣人。
听到“身后名”几个字,他想着也不能将司马昱逼得太急,免得后世评说自己早就图谋不轨,胁迫帝王。于是便暂且作罢。
一月后,朝中有人举报司马昱的同父异母兄长司马晞谋反,紧接着,又有多人出来列举司马晞罪证。桓温上奏章请求司马昱处死司马晞,众多桓氏党羽附议。
司马晞历来与殷庾两家甚为亲厚,对桓温也态度嚣张。桓温此举,目标不仅是司马晞,谋反这两个字一旦沾上,便是大罪,牵连甚广,是以桓温对殷庾的意图也很明显了。若尚能明哲保身,殷庾两家也会选择袖手旁观,但如今,火都快烧到他们自己身上了,岂能无动于衷。
于是桓温的提议遭到了殷氏和庾氏的强烈反对,王谢二家也跟着敲边鼓,司马昱顺势就让宗正寺着手调查,暂时只是讲司马晞羁押在府上。
如此温吞的结果,如何能让桓温满足。心说,正面劝不了司马昱,便旁敲侧击吧。自古是“一句枕头风抵得过忠臣万言书”。七女桓姚放在司马昱身边,也该为桓氏出些力了。
于是逢着端午宫宴,桓温亲自去求见了皇后桓姚。 ↑返回顶部↑
他对外人向来少言,能给她写这么长的信,可见一切如前。
“三哥确实是奇才。能者多劳,往后有行军打仗的差事,便尽管派给他吧!”桓姚笑着迎合着司马昱的话。
“海棠儿放心,有为夫力所能及的,自然会为三舅兄帮把手。”司马昱承诺道。
对于桓姚之前所说的,防备桓温一事,他已经暗自警惕在心。不说其他,单是这才继位不到三月,他与桓温,便已经多次出现政见不合的现象了。桓温如今,急着清除异己,但那些能用来牵制桓温的势力,他却不愿让其轻易剪除了。
桓温好名,如今暂时可以道德舆论压制着,但这些却并非长久之计。
这些时日他便不由想起了三女司马道福曾经说过的“制造桓氏内部矛盾”来。让桓氏内耗,才是削弱桓温的最好办法。听桓姚所言,桓歆与桓温之间,并非是铁板一块,因此,扶植桓歆既能达到掣肘桓温的目的,又能讨桓姚欢心,他何乐不为。
既然决定拉拢桓歆,便要向其示好。司马昱思来想去,桓歆如今前途似锦,缺的东西太少了,缺兵权,却也不是他能给的起的,另外再缺的就是妇人。想这三舅兄,也是年近三十的人了,还孑然一身,广为同僚诟病,实在有些不像样。
“三舅兄进献了这么多贡品,礼尚往来,我们也不好叫那些人空着手回去。”司马昱跟桓姚商量道,“三舅兄孑然一身这么多年,也该有几个知冷知热的可心人好生体贴着。海棠儿,不如你空了在宫娥中选上几人,这次一并给三舅兄送去?”
桓姚闻言,心中莫名有些不快,她怎么可能亲自去给桓歆选女人!以前她或许毫不介意,可如今怎么可能自毁城墙。
是的,她不能自毁城墙,这就是她对司马昱的提议反感的缘由。
“道万,这事我们还是不要擅作主张为妙。在江州时,三哥就很厌恶官场上互赠姬妾的习俗,每每有人送姬妾上门,不管何人他都不会留颜面,直接遣返。他这人固执得很,我们还是不要多事为好。”
桓姚都这样说了,司马昱当然就只能放弃。毕竟,桓姚在桓歆身边生活了这么多年,对桓歆的了解肯定是少有人能及的。
作者有话要说:明早再战。
第108章 对峙
王谢殷庾等老牌世家,历来就是与桓温处于对立面的,与近十来年才崛起的桓氏不同,这些世家在朝多年,根基深厚,枝叶繁多,桓温虽觉得如骨鲠在喉,一时之间,却很难全部将他们铲除。
如今他内外大权兼于一身,皇帝又是他亲自扶植上去的,自然正是斩除异己的最好时候。因此几乎从司马昱上位一个月开始,他便频繁对庾氏跟殷氏下手了。
皇帝讲求制衡之道,司马昱既然对将来有了忧患,便不会放任桓氏一家独大,是以对桓温的这些举措常持反对态度。毕竟权力是在桓温手上,司马昱自己能掌控的不多,唯一能做的,也不过是在批准桓温提案时尽量拖延。
桓温也感觉到了司马昱对自己不是那么言听计从了,很是恼火。不过,司马昱毕竟是挂了个皇帝的名头的,桓温即使身为大司马,言语上也得对司马昱客气恭敬。
“陛下,臣这样做,也全是为了巩固陛下皇统。若臣真对陛下有异心,当初小女百家求娶,那么多高门世家年轻俊杰臣岂会都不选,惟独将她嫁给了陛下做继室,还扶植陛下登基?”下朝以后,桓温单独求见了司马昱。
这一番话的内容虽然谦卑,语气却桀骜,言外之意,也无不是在彰显自己对司马昱的恩德。当初司马昱对桓姚神魂颠倒,那如痴如狂的样子,若非桓温怜悯他,何必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一个半老头子,还有之前的废帝另立,若不是他在朝中一手操控,这皇位又怎么会轮得到他司马昱?
如今,司马昱对他的为政举措拖延阻挠,岂非是忘恩负义。
司马昱自然不可能和桓温正面交锋,闻言只是叹息道:“元子,来日方长,何必急在一时惹人诟病?生前事身后名,总得有所顾忌。”
桓温虽说扬言“不能流芳千古便求遗臭万年”,却始终是个好名的人。如今,各大世家明面上几乎都对桓氏十分畏惧了,王谢名流见了桓温,就算是隔得再远,也要遥拜。一些个趋炎附势的文人,也纷纷为桓温歌功颂德,几乎将他吹捧成了大圣人。
听到“身后名”几个字,他想着也不能将司马昱逼得太急,免得后世评说自己早就图谋不轨,胁迫帝王。于是便暂且作罢。
一月后,朝中有人举报司马昱的同父异母兄长司马晞谋反,紧接着,又有多人出来列举司马晞罪证。桓温上奏章请求司马昱处死司马晞,众多桓氏党羽附议。
司马晞历来与殷庾两家甚为亲厚,对桓温也态度嚣张。桓温此举,目标不仅是司马晞,谋反这两个字一旦沾上,便是大罪,牵连甚广,是以桓温对殷庾的意图也很明显了。若尚能明哲保身,殷庾两家也会选择袖手旁观,但如今,火都快烧到他们自己身上了,岂能无动于衷。
于是桓温的提议遭到了殷氏和庾氏的强烈反对,王谢二家也跟着敲边鼓,司马昱顺势就让宗正寺着手调查,暂时只是讲司马晞羁押在府上。
如此温吞的结果,如何能让桓温满足。心说,正面劝不了司马昱,便旁敲侧击吧。自古是“一句枕头风抵得过忠臣万言书”。七女桓姚放在司马昱身边,也该为桓氏出些力了。
于是逢着端午宫宴,桓温亲自去求见了皇后桓姚。 ↑返回顶部↑